推進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科技創新尤為重要。近年來,雲南省不斷推進中醫藥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從創新渠道建設、科技效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激發科技創新生机,以科技創新助力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
臭靈丹為菊科六棱菊屬植物,收載於《滇南本草》,被雲南多個民族用來防治伤风、咽喉炎、支氣管炎。
雲南省南藥可持續运用研讨重點實驗室科研專家、雲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張榮平牽頭的臭靈丹助推雲南中藥材資源現代化和產業發展項目,榮獲2023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項目重视中成藥二次開發和进步,起草拟定了臭靈丹草和靈丹草顆粒國家標准,並獲得3個新藥再注冊批件和1個醫療機構制劑批件,實現產業化生產。
在雲南中醫藥大學,傳統中醫藥與精准醫學總能磕碰出科技火花,點燃中醫藥發展的生机。
10月8日一大早,位於雲南中醫藥大學呈貢校區的雲南省南藥可持續运用研讨重點實驗室,有關中醫藥實驗研讨正在有序進行,天然藥提取分離、生物活性化合物剖析、針對滇黃精和雲茯苓成效物質发掘。
“2013年,學校牽頭建立省級協同創新渠道南藥研讨協同創新中心,在南藥資源品種、成效等方面進行了很多的基礎研讨。在此基礎上,2021年,雲南省南藥可持續运用重點實驗室(培养)建立。”實驗室主任俞捷介紹,實驗室開展了南藥醫藥理論體系傳承創新、南藥資源可持續运用、南藥質量標准拟定及產品開發等科研攻關,為雲南發展藥用植物、健康食物、保健康養等中醫藥全產業鏈供给堅實的基礎條件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加強創新渠道建設是集聚創新要素、加快中醫藥創新效果轉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雲南聚合省內涉農高校、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資源力气,加強中醫藥技術創新渠道建設。到现在,雲南天然藥物藥理重點實驗室、藥用植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藥和民族藥新藥創制企業重點實驗室、傣醫藥與彝醫藥重點實驗室、文山三七才智農業渠道等中醫藥領域研發渠道相繼建成,並認定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103個、規范化種植(養殖)科技演示園144個、種質資源圃(庫)4個、“雲藥之鄉”60個,打造“十大雲藥”品牌,有用进步中醫藥研發才干水平。
一丸、一膏、一湯……歷代中醫專家在多年臨床診療實踐中,積累了許多中醫經方、驗方及其他有用方劑,再經過嚴苛、周全的研發和生產過程,經由院內制劑呈現,經過無數患者的檢驗,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紫連膏是雲南省中醫醫院在多年臨床經驗基礎上研發的院內制劑之一,誕生於1960年,由於在治療燙傷、燒傷、嬰兒紅臀等方面有很好的療效,深受患者認可。上一年,雲南省中醫醫院制劑中心生產制劑數量約270萬盒(瓶),其间制造紫連膏約50萬盒。
雲南省中醫醫院制劑中心的提取車間、藥品破坏車間、合劑灌裝線、濕法治粒機組、微生物實驗室、理化檢驗室等,各崗位技術人員將中藥飲片經過破坏、提取、純淨等20道工序,加工制作成瓶裝、袋裝或盒裝的中藥制劑,滿足各科室臨床治療和患者运用制劑的需求。
“雲南中醫藥資源豐富,將名老中醫經方驗方與現代制藥技術在臨床實踐中結合,研發出更多療效顯著、質量穩定、患者需求的中藥制劑,成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前沿。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是我們持續不變的寻求。”該院副院長陳濤表明。现在,該院院內制劑首要有水丸劑、膠囊劑、顆粒劑等13個劑型,共87個品種,已有57個制劑獲准在雲南省中醫醫療集團123家成員單位內調劑运用。雲南省中醫醫療集團有13家成員單位共制造283個制劑品種,護佑著雲嶺大地公民群眾健康。
醫療機構中藥制劑日益成為中醫臨床創新和中藥新藥創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雲南通過严重科学技术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組織實施彝傣瑤等民族特征藥研讨開發、佤藥等民族特征醫藥研讨開發的相關項目,開展雲南省特征中藥大品種、醫療機構制劑等產品開發、質量標准进步、生產工藝改進等研讨,进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雲南從基礎、臨床、產業3個環節全鏈條支撑中醫藥產業科技創新,開展中藥材質量標准研讨、特征藥用動物養殖及開發、中藥(材)藥理藥效研讨、特征民族藥研讨開發等關鍵技術研讨。2021年以來,實施相關科技計劃項目80余項,一些研讨領域获得積極進展,“全三七片”“傣腎寧顆粒”等品種獲批中藥1類創新藥臨床試驗,三七中藥材及種子種苗、天麻中藥材3個標准通過國際質量標准認証。
一向以來,戳穿一切皮膚病的“偽裝”,讓患者得到正確施治,是昆明醫科大學教授何黎的願望。她在開展疑難病診療的同時,發現雲南特征植物中的青刺果、滇重樓、馬齒莧、滇山茶等活性提取物具有修復皮膚屏障、抗痤瘡丙酸杆菌、抗炎、按捺色素组成的功用。
“通過基礎研讨,特別是發現機制創新性研讨,才干真实打造民族品牌。”何黎說,依據光損傷性皮膚病發現的致病新靶點,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讨所、雲南貝泰妮生物科技公司組成教育部創新團隊,從雲南豐富的植物資源中篩選出青刺果、馬齒莧、滇重樓、滇山茶的植物活性成分,參與研發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效性護膚品“薇諾娜”,打破了我國成效性護膚品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的局势,成為雲南大健康產業新手刺,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雲南白藥集團研發白藥氣霧劑、白藥牙膏、白藥膠囊等產品,銷售收入超億元﹔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讨所成功馴化野生獨蒜蘭,實現每年1500萬株種苗的生產才干,2023年雲南獨蒜蘭產值達到4億元。近年來,雲南整合高水平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及中醫藥企業資源,加大中醫藥研讨和科技效果轉化力度。2021年以來,雲南圍繞中藥材產業發展,在玉龍縣等地選派了8個特派團開展科技服務作业,集成應用先進實用科技效果,演示推廣農業可持續發展形式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雲南省食物藥品監督檢驗研讨院發布信息顯示,該院先后完结65個中藥民族藥品種對照藥材研发作业,其间初次研发品種36個,均以“國家藥品標准物質”正式發布,民族藥研发品種數位居全國各省份之首。(記者 陳鑫龍)
雲南中藥材種植面積佔全國1/7,產量佔全國1/4以上,触及160萬農戶。科技支撐成為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做精產品的關鍵力气。
從積累中醫經方、驗方及其他有用方劑到嚴苛的研發經由院內制劑呈現,從傳統中醫藥與精准醫學磕碰出科技火花,從科技創新到現實生產力轉化,一系列舉措打破壁壘、激活創新源泉。科技為雲南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科技賦能,“鏈”強中藥材。雲南以傳承為根基、以創新為動力,擁抱科技創新,不斷进步中醫藥研發才干水平,實施严重科学技术專項,從基礎、臨床、產業等環節全鏈條支撑中醫藥產業科技創新,推動科研效果轉化,进步產業市場化水平,為健康雲南建設貢獻中醫才智。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