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乐鱼最新首页登录官方网站!
应用案例

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科创板撬动合成生物学“发热”

时间:2024-03-15 作者: 乐鱼最新首页登录下载安装
内容介绍

  2023年7月22日,科创板即将迎来开市交易4周年,在中国长期资金市场的改革史上,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站在这一段时间节点,澎湃财经推出《科创硬力:科创板4周年特别报道》,邀请长期资金市场顶级专家、一线金融机构负责人及上市公司负责人,回顾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4年来的得失,展望新起点上,科创板的改革前景。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闻对凯赛生物(688065.SH)董事长刘修才的专访。

  人类刚刚迈入21世纪,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跃跃欲试挑战传统化学法的地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工程系教授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带领的研究小组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利用微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前体物质和青蒿酸。

  这种被形象地比喻为微生物“工厂”的生产速度比从植物中提取要快将近1000倍。基斯林创立的Amyris公司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引发了长期资金市场的追捧,2010年,该公司成为学领域的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更是火箭般飙升。

  遗憾的是,Amyris的辉煌极为短暂,公司在上的成功并未能延续至他们下一个希望替代石油的计划。传奇巨头的阴影很长一段时间仍然笼罩在这样的领域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长期资金市场对生物制造都看不太明白,确实直到目前仍然在探索。”近日,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688065.SH)创始人、董事长刘修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实际上,凯赛生物同样是领域内的开拓者。早在2000年,回国6年后的刘修才即创立了凯赛生物,从回国之初的“就想做新药研发”一头扎进了此前并不熟悉的另一个领域。20年后的2020年8月,凯赛生物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该板的学第一股也自此诞生。上市当日,凯赛生物以150.86元/股开盘,较发行价133.45元/股溢价13.05%,盘中股价更是一度高至198元/股,市值冲破800亿元。

  就在凯赛生物上市前一年的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才鸣锣开市,正式拉开中国注册制改革大幕。谈及上市之初,刘修才表示,“当时是非常好的机会,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有了专门的板块,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过去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刘修才始终是此公司的“技术”领军者,其一直全面负责公司研发方向、研发路线的制定,并对研发过程把关。

  截至目前,凯赛生物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单体原料,包括十碳二元酸DC10(癸二酸)、十二碳二元酸DC12(月桂二酸)、十三碳二元酸DC13(巴西酸)、十六碳二元酸DC16(棕榈二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新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生产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新产品在全球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在近年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以英威达为代表的传统化学法长链二元酸已逐步退出市场。

  公司围绕聚酰胺产业链生产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新产品、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纺织、医药、香料等多个领域。据公司此前披露,与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等国际有名的公司均建立了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

  所谓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新产品是指碳链上含有十个及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生物基戊二胺是凯赛实现产业化并首家在环保部注册的一种“新物质”,可作为聚酰胺及其他化工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原材料。聚酰胺(PA)即俗称尼龙(Nylon),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凯赛生物利用生物基戊二胺和各种二元酸聚合,开发出一系列生物基聚酰胺材料,不但覆盖当前化工行业的各种尼龙性能,而且构造出不少独特的新功能,弥补了材料领域的一些空白。

  在正式登陆科创板之前,凯赛生物基本的产品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近乎占据公司全部的主要经营业务收入。重要储备产品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基戊二胺则已完成中试。

  在刘修才看来,长链二元酸单体产品未来将成为公司很小的一部分业务,其聚焦的是聚酰胺产业链。“生物制造一直到今天为止,没人像我们走得这么远,走得远就会充满各种挑战,资金是其中一方面,我们应该储备一些。”刘修才表示,获得更大的资金助力、同时也让支持公司很多年的投资者吃一颗“定心丸”,这两项都在科创板成功实现了。

  按照当时的计划,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DC10)项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投资规模分别为17.11亿元、2.08亿元、14.87亿元。

  “我们想往下做一个市场规模更大的产品,难度也大一些。”刘修才表示,上市之际,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产业化和商业运行上,“我们都相当于在挑战另外一个层次的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凯赛生物上市当年,国内合成生物学赛道的投资热情也开始点燃,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如火如荼。有数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国内100多家企业的合成生物学项目获得了一级市场上百亿元资金。

  “我们上市的时候没想那么多,过去我们做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一直以来这个行业并不太受别人关注。”刘修才认为,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也是一件好事,“科创板对这样的领域也是非常的促进,包括我们上市的时候市场也是蛮认可的,这样一来很多投资者就关注到这个行业了。”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上市不久后的2020年10月,凯赛生物发布了一则重磅投资,拟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同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投资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

  该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50亿元,分期分步实施投资项目建设。根据当时公告,产业园将依托凯赛生物以农产品和精细煤化工产品为原料,以“生物基戊二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等单体材料为核心,吸引生物材料上下游企业,建设生物材料产业集群,助力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

  投资项目包括24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拟利用综合保税区进口无关税的玉米作为工业原料)、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项目、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和年产8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项目(包括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

  在凯赛生物副总裁兼董秘臧慧卿看来,刘修才一直想证明一件事情,“就是生物制造从规模上、质量上、成本上是可以跟化学法相竞争的。”她对澎湃新闻记者进一步表示,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方式,规模太小的情况下很难体现出其真实的竞争力和价值,而上述产业园就是一个理想的证明之地。

  在领域内爬坡过坎多年的刘修才在“证明”这件事上则强调顺势,“赶上机会的时候就动作快点,遇到阻力的时候就沉住气等一等”,上述和山西方面合作的产业园在他看来可视作“赶上了一个机会”。

  在刘修才的蓝图中,“重头戏还是在后面”。凯赛生物在重点开发热塑性纤维增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替代不可回收的热固性材料以及钢、铝金属材料在片材、管材、异型材等材料领域里的应用。该材料不但给生物制造创造了一个无限想象的应用空间,也必将是解决环保、高强度和轻量化材料科学领域的里程碑式的突破。他们在连接计算机显示终端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仍然有一堵厚重的墙挡在刘修才和凯赛生物面前,刘修才称这也是必然要面对的,也是团队绕不过去的一道难题。“如何让一种生物基的新材料进入市场?要去说服下游的应用厂家理解你并且愿意和你一起去做应用开发,这项工作需要企业付出很多努力。”

  “在目前国际普遍出台生物制造和碳关税等系列政策的当口,希望政府能清楚看到和理解我们在生物制造方面的优势,出台政策引导市场为低碳打开渠道。实际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领域的发展上做的都是很成功的,在生物领域,也可以效仿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尤其在政策引导方面。”其进一步表示。

  刘修才感慨,即使近两年来资本对合成生物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实际上市场的壁垒仍然很高,化学法生产方式的地位和规则体系至今难以撼动。“有多热闹没有用,行业里的人需要充分理解做成这件事情所需要的资源。截至目前,长链二元酸是个特例,它没有普遍意义。”

  近期对外披露的一则新消息或许意味着凯赛生物将迎来市场开拓的助力。6月25日,凯赛生物发布定增预案,募集资金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这次发行的发行对象为上海曜勤生物科学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设立),其系凯赛生物实际控制人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企业。上海曜勤拟以现金方式认购这次发行的金额为不低于59亿元,且不高于6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发行完成后,凯赛生物控制股权的人将由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CIB)变为上海曜勤,实际控制人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央企招商局集团通过上海曜勤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预计超过5%,将成为公司的关联方。招商局集团拟以现金方式出资,持有上海曜勤约49%的份额。

  凯赛生物称,这次发行完成后,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满足业务发展带来的资金需求,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将逐渐增强。而更重要的是,“招商局集团将加强与公司在产品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协同,双方可实现优势互补,相关业务合作将有效促进公司的下游应用领域拓展及总实力提升。”

  凯赛生物当天还公布了与招商局集团签署《业务合作协议》的消息,双方合作主要涉及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战略采购、投融资战略两方面。在战略采购方面,根据协议,招商局集团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2024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也是所谓的前三年“1-8-20目标”。

  “我们现正在处在新材料推广的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而且面临着市场是不是愿意打开、是不是愿意接纳新产品的一个阶段。”臧慧卿坦言,从前期的推广历程来看,下游终端应用接纳新产品意愿“还是比较被动的”。

  对招商局集团而言,这也是一项由自身意愿驱动的合作。作为一家业务多元的综合企业,招商局集团目前主体业务集中于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近年来也在布局大健康等新兴起的产业。上述公告中也提到,招商局集团还将发展绿色科技作为重要战略部署。

  凯赛生物方面称,与传统化工方式相比,公司的技术能力在基础材料制造领域可大大降低碳排放,环保型材料可应用于招商局集团下属多个实业板块,双方能够协同发展。

  刘修才强调,从合成生物学或者生物制造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期待政府层面能够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市场使用生物新材料。“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让最终用户和消费的人去选择,技术最好的企业自然会出来。”